雷锋月·文殊行——05生物科学班爱心助学行动

作者: 时间:2007-04-13 点击数:

艰辛的环境 坚毅的教师 四月雷锋精神犹在 生物科学与爱同行

 

生物学系师生情暖文殊小学

 

 

人口约二百多,主要以打柴和捕鱼为生,使用无线市话,对外以船作为交通工具,这样的生活状况发生在高要市金渡镇的文殊村。200741日,领略过西江羚羊峡的美好风光后,生物学系生物科学班的同学们踏上了这个三面环山的小村。位于村口的文殊小学只有两层高的校舍,一些窗户的玻璃已经破损,外墙十分斑驳,只有鲜红的“文殊小学”四字依旧清晰。

 

“哇!

接待我们的是文殊小学的校长兼唯一教师——杨水添,杨老师高高瘦瘦,理着简单的平头,内陷的双颊使颧骨显得很突出,双眼透出淡然稳重的神色。在他的带领下,我们简单地参观了文殊小学。因为学校生源有限,杨老师不得不采取隔年招生的形式,所以他一年教一、三、五年级,翌年就教二、四、六年级,这样的教学年复一年。一楼分别是二、四、六年级的教室,当看到高年级的教室只有三张课桌时,不少同学发出了感叹:“哇!三个人一个班,里面又这么暗,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平时是怎样上课的。”

二楼是杨老师的办公室,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书本。同学们纷纷开始询问杨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近况。从他的口中,我们了解到,文殊小学现在的学生总数为10人,平时上课采用半节课制,一班上课,一班自习,以此错开不同年级的课程。文殊小学建校以来,有十几个教师曾经在此任职,但都因为受不住艰苦环境而先后申请调离,只有杨老师一直坚持了下来,这一坚持,就是整整15年。听到这里,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张大了嘴巴。说到那些不负众望的学生时,杨老师不禁地开始微笑:“这些年,文殊小学出了好几个大学生,有的考上了湛江海洋大学。”至此,同学们都忍不住再一次发出了惊叹。

 

“这么多年,习惯了。”

1992年,高中毕业的杨水添就执起了文殊小学的教鞭。学生虽少,但他要一人兼教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思想品德4门功课。“最遗憾的就是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”,谈到教学上的困难,杨老师这样说道。为了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,他废寝忘食地进行自学,并利用到镇里参加培训等各种机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。

对于山区孩子的教育,杨老师有他一套独特的见解:“我从来不拿试卷的成绩去判断一个学生,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,让他们自由发挥特长,才是最好的。比如如果一个孩子的体育好,就要多给他这方面的鼓励,令他在擅长的项目上得以发展。”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使学生们各扬所长,健康成长。也因为这个原因,文殊村走出了第一个广州体育学院的大学生。

  在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下,杨老师患上了关节炎,但即使如此,他也没有耽误过学生的课程。每当关节炎发作,他就服用镇痛药物,坚持授课。在杨老师的努力下,文殊小学的成绩在每年的小学毕业检测中,均排在全镇前四名。悠悠十五载,青春年华悉数奉献于教坛,对于过往一切,这位高要市优秀教师只是淡淡一句:“这么多年,习惯了。”

 

“以后我们要多点来看看。”

在文殊小学的二楼,一个生物学子与该校学生的联欢活动在游戏中拉开了帷幕。简单的抢凳子游戏令文殊小学的孩子们笑声不断,几颗糖果,一盒蛋糕,小小的游戏礼品使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。随后,一首《童年》让整个文殊小学充满了温馨的气息:“池塘边的榕树上,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,草丛边的秋千上,只有蝴蝶停在上面……”一曲唱毕,兴高采烈的小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,为学会一首新的歌曲感到由衷的高兴。在小小的诗歌比赛上,孩子们一本正经又充满童趣的背诵令在场的师生着实乐了一把。最后,轻快活泼的兔子舞为生物学系的文殊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。“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,除了帮助他们,还可以给他们带来欢乐,以后我们还要多点来看看”,带队的政治辅导员巫老师对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们说道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黄彦)

 



 

Copyright©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 老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-澳门新葡萄新京最新版本